这几天在看《狼图腾》,文中提到陈阵烧狼粪而不得狼烟。
……可是一直到柴火烧旺了,狼粪还没有太大的动静。灰白的狼粪变成了黑色,既没有冒出多少烟也没有蹿出火苗。火堆越烧越旺,狼粪终于烧着了,一股狼臊气和羊毛的焦煳味直冲鼻子。但是狼粪堆还是没有冒出浓黑的烟,烧狼粪就像是烧羊毛毡,冒出的烟是浅棕色的,比干柴堆冒出的烟还要淡。干柴烧成了大火,狼粪也终于全部烧了起来,最后与干柴一起烧成了明火,连烟都几乎看不见了,哪有冲天的黑烟?就是连冲天的白烟也没有。哪有令人胆寒的报警狼烟?哪有妖魔般龙卷风状的烟柱?完全是一堆干柴加上一些羊毛毡片,烧出的最平常的轻烟……
我以前也以为所谓的“狼烟”是狼粪烧出来的,现在想想哪来那么多狼粪。。。
本着刨根问底的精神,查资料找文献呗。
寻得李正宇的《“狼烟”考》,从中抄录一些下来。
从文献记载可知,烽火台白日放烟,用杂草、野蒿及杂灌木如胡桐、红柳、梭梭之类。
唐兵部《烽式》载:“每岁秋前,别采艾蒿、茎叶、苇条、草节,皆要相杂,为放烟之薪。”今敦煌境内汉唐烽燧遗址多处见有此类枯木杂草堆积,今人称之为积薪堆(图1)。
图1 积薪堆(来自网络)
在敦煌玉门关外,有8座烽火台处发现遗留有汉代燃火所用苣薪,其中一处多达16垛。这些苣薪垛,都是用干燥的苇秆捆扎成束,每束径约20厘米,长约2米。苣薪垛的码摞方法,是在底层横排胡杨木为垫,在胡杨木上分层叠放苇苣,一层横置,一层纵置,交错叠压(图2)。
图2 苣薪垛(来自原文)
敦煌存留的积薪堆和苣薪垛足以表明:汉唐时代,边地烽火,放烟用杂草野蒿之类,举火用苇苣束。
这里也要补充说明一点:笔者在指出“狼烟”并非特指狼粪所燃之烟的同时,并不排除烽烟燃料中可以杂有狼粪。唐李筌《太白阴经·烽燧台篇》载,烽火台上须置“炮石垒,水停,水瓮,生粮,干粮,麻蕴,火钻,火箭,蒿艾,狼粪,牛粪”。
长知识了吧。
周建龙的有声版不错
@鲜活 额 有声版听起来带劲,但是太慢了,有些书我看起来急
长知识了!!!赞起!!!
博主有种喜欢钻研的劲啊
@我为英语狂 不喜欢钻研。纯喜欢瞎搞。话说你的头像跟我一样。。。
支持